關于進一步完善江西優勢有色金屬收儲制度的建議
關于進一步完善江西優勢有色金屬收儲制度的建議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員會
江西有色金屬礦產種類多,優勢明顯。目前有色金屬產業規模占全省工業近四分之一,特別是在鷹潭、贛州、上饒等地,有色金屬產業已成為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隨著對有色金屬資源的需要量不斷加大,新增儲量青黃不接,給持續做強做大有色金屬產業帶來了壓力。樹立憂患意識,合理使用、節約和保護資源,進一步完善我省銅、鎢、稀土優勢有色金屬收儲制度,是順利實施和完成“十二五”發展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項措施,也是江西有色產業可持續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一、江西優勢有色金屬收儲現狀
為應對金融危機,2008年江西著手研究建立銅、鎢、稀土優勢有色金屬收儲問題,贛州市制定了《贛州市開展鎢稀土產品儲備工作實施意見》,江西有關部門對銅收儲方案進行了研究。針對稀土和鎢低價流失的問題,江西按照國家下達的計劃,對稀土和鎢實行有計劃開采。為了保持江西鎢、稀土產業優勢,將鎢礦13個礦區、稀土礦8個礦區列入限制開采規劃礦區,將鎢礦1個礦區、稀土礦5個礦區列入礦產資源儲備保護規劃區。
二、江西優勢有色金屬收儲存在的問題
1.對鎢稀土收儲認識不足。長期以來,國家對因產量過大造成市場過剩的優勢礦種鎢、稀土收儲缺乏應有的重視。國家曾收儲過鎢,其目的是保證短期穩定供應、避免鎢低價流失,是被動的臨時決定,以后國家不僅沒有收儲,而且在2004年釋放了鎢精礦儲備。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前,對鎢、稀土進行地方收儲來改善市場供需格局的做法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2.收儲主體不確定。贛州鎢、稀土產品收儲主體以市內鎢、稀土重點骨干深加工企業為主,鎢、稀土礦山為輔,收儲主體不確定,愿意收儲的企業不具備條件,而具備條件的企業積極性不高。
3.儲備期限太短。贛州鎢、稀土產品收儲儲備期限從2009年1月起至2009年12月止,儲備期太短,而且缺乏動用標準依據,僅規定了根據市場行情,企業可隨時與銀行協商,動用和出售儲備產品,動態調整儲備規模。
4.缺乏協調機制。贛州市收儲工作僅是針對地方企業,是市政府根據本市鎢、稀土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的,國家、本省和其他省份收儲之間缺乏協調,乃至出現了江西收儲、其他省份不收儲、甚至加大生產規模的現象。
5.缺乏資金保障。贛州市收儲鎢、稀土所需資金是由企業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確保資金供應。這實際上是收儲企業以鎢、稀土產品作抵押,獲取貨款。由于收儲主體信用不同,存在著銀行貨款能否得到保障問題。
6.經濟補償缺失。鎢產業、稀土產業已經成為贛州市龍頭產業,對鎢和稀土實行計劃開采以及對鎢和稀土礦產資源進行礦產地收儲會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由于沒有建立補償機制,勢必影響對鎢和稀土計劃開采及礦產地收儲積極性。
7.資源消耗過快。市場的需求導致鎢、稀土資源消耗過快,加上停止對鎢、稀土商業性探礦權受理,勘查工作長期處于停頓狀態,對鎢、稀土資源礦產地收儲產生了較大影響。
三、對完善江西優勢有色金屬收儲的建議
1.合理定位收儲。江西收儲鎢、稀土產品是應對因市場短期過剩造成的價格走低,應以商業收儲來運作。銅收儲需要大量資金、且主要應對市場短缺,商業收儲難以發揮作用,因此江西不應對銅進行收儲,其收儲工作應由國家作為戰略收儲來進行。鎢和稀土產品應列入國家收儲框架范圍內,或在國家委托、資助的情況下,按照國家收儲協調確定收儲品種、收儲規模、儲備期限。
2.正確確定方式。以鎢、稀土礦產地收儲為主,鎢和稀土礦產品收儲為輔;實行保護性開采,淘汰落后產能,控制開采規模。
3.完善運行機制。第一,加強收儲主體建設。建議設立江西鎢稀土礦產品儲備中心,負責礦產品收儲基地建設和管理,承擔收儲、輪換和動用任務。設立江西礦產資源儲備中心,承擔包括鎢、稀土在內的江西礦產資源礦產地收儲工作。第二,完善收儲咨詢決策機構。建議組建收儲工作專家委員會,負責對儲備購入、動用、變更,儲備基地或設施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決策咨詢。第三,加強礦產品購入、動用管理。根據鎢、稀土市場變化情況進行收儲門組織專家進行購入論證;當市場鎢、稀土產品市場供應形勢。
4.強化保障機制。第一,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礦產品收儲所需資金可多方面籌資。礦產地收儲資金由財政解決,國土資源廳負責申請籌措,具體操作通過地質勘查基金方式進行運作,資金來源主要以中央勘查基金為主,省級勘查基金為輔。對于開展鎢、稀土礦產品收儲的企業,給予適當補貼,并予以稅收優惠。第二,建立協調機制。著力加強與國家相關收儲機構協調,統籌研究決定鎢、稀土收儲數量和儲備方式以及收儲規章制度建立,同時協調企業收儲行為。第三,完善補償機制。建立補償機制,來保證礦產地收儲基地建設和鎢、稀土計劃開采的實施。建議通過產業投資等方法對礦產地收儲區域進行投資補償,引導當地調整產業結構。第四,強化勘查工作。建議國土資源部門加大勘查資金投入,探明一批可供收儲的鎢、稀土礦產資源。開展銅、鎢、稀資源潛力評價工作,摸清資源潛力,為礦產地收儲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同時進一步重視發揮規劃調控作用,合理劃分礦權范圍,做好礦產地收儲、動用中長期安排。
-
03-17420
-
03-17364
-
03-17304
-
03-17258
-
03-1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