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記社省委醫衛委委員、南昌大學一附院主任護師張翀旎
5.12 致敬美麗的白衣天使
張翀旎,女,1966年12月生,主任護師,碩士生導師,二級心理咨詢師,九三學社社員。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學、醫務社會工作。張翀旎對自己的每一種工作身份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落地有聲的行動。工作中秉持勤勉認真、敬業奉獻的理念,積極穩妥的工作作風,是院領導心中的好干部、護士心中的好領導、患者心中的好親友。從事護理工作32年無差錯、事故,無投訴、糾紛,是一名優秀的白天天使。
潔白的燕尾帽 生命的白衣天使
2003年春天,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疫情肆虐中國,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醫院門診部是病人看病必經通道,就診人員雜、流動量大。為了守護抗擊SARS的第一道防線,時任門診護士長的她冒著生命危險,義無返顧地投入到那場沒有硝煙的抗擊“非典”的戰斗中,組建了江西省第一個“SARS”門診,為救護病人和防止交叉感染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她也因此獲得了醫院 “抗擊非典先進個人”。 在歷年的“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疫情及“三聚氰胺、食物中毒等”突發性重大事件中,她總是挺身沖在前面,帶領團隊克服、戰勝困難,忠實履行著一名白衣天使應盡的職責。迄今,沒有一例傳染疾病在門診傳播。
心靈導師 生命的陽光和希望
2016年,接到醫院組建精神科通知,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即配合科主任建立了開放床位41張的精神科病房,并成立了獨立的精神科護理小組。為了給精神病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她堅持自學精神學科相關的護理知識,每天提前半小時到醫院組織科室護理人員學習精神科護理知識和技能,半年之內建立了一支全員掌握精神科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護理團隊。診室內、病房中、基層社區總能看到她為病患者進行精神護理和心理疏導,將生命的希望、信念和愛傳送到病患心中,幫助他們走出心靈陰霾,重見生命晴天。
2018年應國家衛健委要求,三甲醫院必須成立醫務社工部,8月醫院指派她負責組建醫院社工部,她接到任務便立即投身部門建設。迄今,已完成組織架構并建章立制,還設計了象征“醫學救助、愛心傳遞”的“logo”和“社工服”。為改善群眾就醫體驗,積極開展臨床個案、小組、社區工作及志愿服務?,F已開展臨床心理疏導、三無病人救助、愛心義剪、白血病兒童關愛、建立兒科圖書角、送醫下鄉、精準扶貧、醫療服務及健康科普進社區、為革命老戰士上門體檢、為臥床老人上門康復指導等數十項服務。
醫教研 白衣天使翱翔的翅膀
張翀旎作為江西省衛生系統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在學科建設及科研方面也積極投入。主持省部級課題十余項,獲得各種科研獎五項,國內領先科技成果二項;發表論文三十余篇;主編、參編專業科普、論著七部;2010年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實現省內護理領域零的突破。張翀旎同志還擔任了研究生及本科教學任務,2015獲江西省高校教育系統“優秀教職工稱號”。
志在公益 社會服務為百姓
張翀旎秉承著九三學社服務社會的宗旨,經常帶領所在支社社員和工作團隊積極參與從事志愿護理服務,全心全意深入社區和鄉村開展健康義診和義務講座,為公眾解憂濟困盡力。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他們的身影活躍在街道社區和鄉間地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收到良好的社會服務成效。
從事護理工作是平凡、瑣碎和辛苦的,張翀旎與千萬個白衣天使一樣,在工作中收獲成長,在辛苦中收獲感動,在瑣碎中收獲人生價值。張翀旎將一如既往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熱情工作,用心照顧好每一位病人,踐行自己的心靈誓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南昌大學一附院 曹端文)
上一篇: 吳永俊的“公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