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我省林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關于推動我省林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員會
省委、省政府《關于全力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推進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建設,實施林下經濟發展“三千億工程”,大力培育茶葉、中藥材2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鏈。《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搶抓我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契機,重點發展森林藥材種植產業。
一、存在問題
1.缺少龍頭企業,種植規模小,品種雜、分布散。由于多年實施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以及發展精品果業等其他產業,大部分坡耕地基本造上林,加之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分山到戶后,農戶對山林的經營意識提高,種植企業或合作社林地流轉困難,形成不了規模經營。
2.缺少專業人才,管理水平低。一是中醫藥專業人才嚴重匱乏。中藥種植產業主抓單位專職人員少、技術力量較為薄弱,難以提供中藥材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科學指導服務;大部分中藥企業產品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專業人才匱乏。二是種植管理不到位。部分中藥材種植基本處于粗放經營型,管理意識和技術水平不高,造成中藥材產品量質雙低。
3.產業發展政策亟待完善。一是目前的獎補政策與森林藥材發展不平衡。據調研,種植藥材每畝投資達4000元以上,個別高的達8000元/畝。而目前,省級在森林藥材種植的一次性補助最高為500元/畝,不能有效彌補森林藥材種植前期的高成本投入。二是服務體系不健全。比如部分縣由林業局和工信局分別管理藥材種植和加工企業,但藥材銷售方面無管理部門,未建立配套的全過程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
4.信息不對稱,市場組織化程度低。由于缺乏專業的行業協會進行統一調配,專業合作社也沒有真正發揮“引導生產、聯接市場、塑造品牌、指導服務”的功能,銷售渠道和平臺不穩定,農戶市場信息不靈通,在種植品種上存在盲目性。在產品經營中缺乏銷售渠道,常常是坐等外地經銷商上門收購或者零散銷售,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
5.深加工能力不足,產業鏈條較短。森林藥材以原料和粗加工產品為主,產業鏈條短,缺少三產齊全的基地和企業。主要原因在于森林藥材活性成分含量低,加工提取的效率較低;加工技術落后,提取率低;加工溶劑使用量大,環境污染嚴重,能耗高。此外,由于專業倉庫缺少,倉儲設施與養護技術落后,物流標準與行業監管不力,倉儲流通環節人為造成變質、污染,影響藥用品質。
二、建議
1.大力培育深耕市場的規模經營主體。一是引進和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醫藥企業,鼓勵企業建設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推動集中連片規模化經營。引導企業發展中藥飲片、中藥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二是引導林地向中藥材種植大戶流轉,建立一批規模化的道地或大宗中藥材種植基地。培養中藥材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拓寬銷售渠道,提高藥農組織化程度。三是引導企業和合作組織采取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二次返利等方式,建立與農戶之間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
2.健全完善全過程的配套服務體系。一是良種繁育體系。圍繞我省道地或優勢中藥材品種,進一步加強良種選育和繁育,特別是加強本土品種的篩選、提純、培養等,建成一批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示范基地。注重做好珍稀瀕危藥材人工馴化、繁育研究,合理開發、綜合利用。二是人才支撐體系。建立產學研基地,培養一批精通中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的鄉鎮技術人員、種植大戶和普通藥農。成立中藥材協會,整合民間種植力量,建立中藥材技術推廣和服務隊伍。三是市場營銷體系。建立知名藥企與基地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行產銷對接、以銷定產。深入挖掘、梳理中醫藥文化、生態文化、養生文化,叫響“江西制造”道地藥材等品牌。
3.不斷強化投入支撐的政策保障機制。一是加大項目投入。在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落實補貼政策的同時,對于標準化、規模化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小農水、土地治理等項目上予以傾斜。有條件的縣(市、區)要加大中藥材產業支持力度,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明確補助標準、土地流轉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建議由金融監管部門牽頭,協調農行、農商行、郵儲銀行等,探索設立特色藥材信貸產品,采取政府擔保、成林藥材基地抵押和財政貼息相結合的方式,對信譽度好、經濟實力強的企業予以貸款支持。三是建立中藥材生產發展風險金,有效化解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自然風險、政策風險和決策風險。
-
12-1954
-
12-1952
-
01-1922
-
01-19101
-
0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