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 專項行動落地見效的建議
關于推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
專項行動落地見效的建議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員會
培養用好青年科研人員,對建設科技強省和人才強省意義重大。2023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大力推動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對我省青年科研人員調研發現,超一半以上目前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時間比例不到50%,僅有10%不到的人員科研時間比例在80%以上,仍有較大減負空間。
一、存在問題
(一)陷入被考核評價套牢的“循環死結”
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仍然以論文、項目、獎項數量等為重要指標開展人才評價,考核過頻過繁,青年科研人員為應對績效考核不得不“趕工期、湊績點”,投入大量時間追求產出短平快的科研成果。雖然一些科研單位試行“預聘-長聘制”,但設定過高淘汰率。此外,國家及省級層面對高校考核內容多、任務重,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員需要抽出大量時間歸納整理相關材料以應對。
(二)卷入逢項目必申報的“內卷競爭”
一是青年科研人員科研經費等資源獲取不足,每年大部分科研經費必須靠競爭得來,造成逢項目必申報的現象,過度競爭易引發人心浮躁,同時造成項目申報書篇幅越來越長的“內卷”現象。二是當前項目、獎勵等評價活動交叉重復、效率低下問題較明顯。大部分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經費來源于競爭性項目,且支持周期較短,不利于團隊組建和形成固定團隊長期發展。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青年科研人員業績信息收集“滯”“舊”“假”現象。科研單位各部門自建一套業績統計方式,且部門間數據互不相通,導致青年科研人員每次申報項目時統計業績要浪費大量時間與精力。
(三)非科研事務性及生活負擔“壓力山大”
青年科研人員主持項目的機會少,一般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項目,常常要處理課題組填表、報銷等行政性事務,或被派去參加各種非科研會議和活動。青年科研人員收入水平相對較低,面臨不少生活困難,例如住房、子女入學入托、照顧老人等。對于青年科研人員特別是處于孕哺期的女性科研人員來說,平衡家庭生活與科研事業是更大挑戰。
二、建議
(一)切實改進評價考核機制,在省級層面上“立新標”
推進科研人員評價改革試點,充分考慮項目創新和成長潛力,突破僅按照論文數、影響因子等傳統考評方式,建立寬容失敗機制。監督、指導科研單位對青年科研人員減少考核頻次,實行聘期考核、項目周期考核等中長周期考核,簡化、淡化平時考核。推廣“預聘-長聘制”的同時,制定合理考核標準和聘用比例,預聘期內選派資深科學家作為青年科研人員的指導教師。在考核評價、崗位聘用等環節,對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員適當放寬期限要求。
(二)持續簡化科研管理流程,在政策支持上“多傾斜”
進一步加大各類科技計劃、人才計劃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提高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率。加大基本科研業務經費的穩定支持力度,以普惠性項目方式重點支持入職3-5年且沒有承擔其他項目的青年科研人員。進一步提高各類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評審委員會中的青年科研人員比例,提高各級各類學會組織中青年科研人員的領導任職比例,為優秀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更多參與科技戰略咨詢、學科規劃、項目評審、獎項評審、人才計劃評審等科研管理活動機會,提高青年科研人員學術話語權。
(三)設身處地為青年人著想,在紓解壓力上“出實招”
探索推動工資增長向青年科研人員特別是職業早期的青年科研人員傾斜。強化后勤保障工作。例如,建立專屬“醫保卡”,出臺面向青年科研人員子女入學不受戶籍限制的相關政策。加大人才公寓等住房資源建設,搭建科研人才住房信息服務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實行彈性工作制,建立健全并認真執行科研人員學術休假制度。將心理健康測評列為青年科研人員常規體檢項目。
-
12-1952
-
12-1951
-
01-1922
-
01-19100
-
0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