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江西省加快推廣 “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議
關于在江西省加快推廣
“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議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員會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建筑、交通和工業是產生碳排放的三大重點領域。我省處于夏熱冬冷地區,陽光資源不充沛,也不具有集中采暖條件,需大量使用空調作為供冷供暖設備,具有聚居高密度、設備高耗能特征。推動我省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發展,探索適用我省的節能降耗技術,是當前亟需破解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
《江西省“十四五”住房城鄉建設發展規劃》提出,按照被動式技術為主、主動式技術為輔原則,全面實施居住建筑65%節能設計標準;《江西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更具體目標:到2025年,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50萬平方米以上,地熱能建筑應用面積300萬平方米。但當前推進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問題:
1.對推動發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認識不足。發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底子薄、難度大,對建筑高標準節能降耗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相關配套法規、技術標準、評價體系欠缺,缺乏實質性的鼓勵支持政策,制約了社會各界的投入參與力度。
2.新能源應用技術能力有待提升。建筑領域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能力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創新研發能力薄弱,建筑節能產品科技含量低,可再生能源應用占比低,新能源建筑應用長效推廣機制尚未建立。
3.綠色建筑運行管理體系亟待建設完善。建筑節能施工管理驗收各環節不到位,缺乏科技能力支撐,系統集成、運行管理能力不強,建筑節能降碳監管體系建設不健全,無法形成管理閉環。
二、對策建議
推廣發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業實現創新引領的必經之路。需深入研究我省推進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的有效途徑,充分利用好豐富自然條件,優化綠色能源的采集與貯存,在提升居住體驗的同時,降低建筑能耗。
(一)切實更新綠色低碳理念,更加重視建筑領域降碳減排目標實施
一是提高認識。深入研究我省各地市建筑結構與人文、氣候的適宜性問題,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目標,以被動式節能為首要方法,以改善空間環境為發展導向,將降碳減排、共享共生理念貫穿建筑全領域。二是政策激勵。加大對推廣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的政策鼓勵引導力度,包括用地、財政稅收激勵政策,容積率獎勵等。三是示范推廣。《江西省近零能耗技術導則》已列入2022年度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制訂項目計劃,應加快出臺,引導建成一批不同類型的低碳能耗建筑示范項目,再加以推廣。
(二)加大可再生清潔能源應用范圍,創新技術手段提升能源利用效能
一是貫徹“被動優先”思路。采取更為多樣的綠色技術措施,包括被動式節能設計、人工濕地、建筑立體綠化、風光互補節能等,以最低資源消耗營造健康、高效的人居環境。二是加大可再生清潔能源應用范圍。優先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高效應用,提升多種技術聯合應用,限制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三是探索創新技術手段能力。鼓勵建筑科研機構加大對節能降耗新型材料的研發投入;加大BIM智慧管理系統的運用環節;通過建筑3D打印技術等,降低建筑成本,延長使用壽命;通過“光儲直柔”體系設置,將地熱、太陽能等轉換為可儲存利用的能量;引導綠色低碳建筑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三)突破綠色低碳建筑制約瓶頸,建立全過程科學長效管理機制體系
一是加強施工過程管理。對外墻門窗保溫、熱橋控制、氣密性控制等關鍵施工環節,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強化管理。二是加強運行管理。計算整體建筑的風聲光環境和建筑的實際使用情況,做出動態運行策路調整,提高低碳建筑的運行效率。三是提升智能化運行管理平臺建設。將建筑運行要求納入物業管理內容,實施建筑能耗和室內空氣品質等指標的實時監測;建立公開披露和獎懲制度,實現能源資源長效管理。
-
12-1952
-
12-1951
-
01-1922
-
01-19100
-
0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