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走深走實的建議
關于推動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走深走實的建議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員會
自世界銀行2003年發布首份《營商環境報告》以來,歷經十七年,涉及190個經濟體,《營商環境報告》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并形成重要共識。2018年以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對推動我國營商環境優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我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來抓,取得可喜成績。然而,我省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政策培訓不夠。各地對營商環境理解不夠深入,知曉對市級考評18個一級指標,縣區考評15個一級指標,但對指標設計的理論依據、指標內涵、評估方法和計量方式、先進國家或地區的經驗做法、國家推行了哪些改革舉措普遍缺乏了解。
2.政策宣傳落實不到位。根據省優化營商環境相關要求,不少地方出臺了很好的政策文件,本可以優化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環節、時間、成本、便利度,可是由于宣傳落實不到位,成為“躺在”抽屜里為應付營商環境考評的政策;還有的地方在營商環境考評前官網密集出臺政策,政務網密集修改政務服務事項,這導致“說的很好”,但是缺乏實際案例;江西省事項管理系統中事項查詢和辦事指南大多顯示全程網辦、即辦件、秒批秒辦,部分群眾反映沒有享受到真正的便利。
3.第三方評價機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由于省級層面沒有充分培育本地機構和人才參與營商環境優化工作,導致第三方評價機構一邊做省級的評價工作,一邊輔導地方填報。也因為缺乏與本地機構人才互動,省級層面在創新試點縣選擇和創新事項清單方面因為地方事權不夠而難以見效落地。
4.企業滿意度測評代表性不夠。不少地方為了取得營商環境考評高分,組織“千名干部進企業要好評”,不僅增加了企業負擔,還壓制了企業的合理發聲,影響了企業滿意度測評指標的真實性,與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初衷相違背。
為此,建議:
1.加強政策理論培訓。要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對營商環境的認識水平,充分認識清楚營商環境“省評跟著國評走、國評跟著世行走”、“優化營商環境是從理解指標、到單點突破、實現集成創新、最終服務產業進位趕超的過程”、“應用數字技術,同時考慮環境可持續性”的重要性。
2.加大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提升省級政務服務數字化水平,堅持集約化建設,做好省級層面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有利于明確并細化職責權利,規范政務服務行為,減少推諉扯皮;集約化建設省級業務數字平臺,既有利于統一大市場建設,減少市縣打通業務系統難度,也可以減少市縣的考評填報任務。
3.加大政務誠信建設。優化營商環境重在處理好四大主體之間的關系:一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二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三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的關系,四是企業和中介機構之間的關系。目前我省營商環境更偏重于對企業的商務誠信,而發達地區政務誠信的考評占比更大。對于營商環境考評中典型的作弊行為,建議內部通報并納入政務誠信。
4.優化企業滿意度測評。各級領導干部要避免對企業的幫扶流于形式,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企業滿意度測評最好分指標進行,選取近半年或一年內辦理過相關業務的企業作為樣本對象,同時適度考慮民政部門社會組織會員對地方的滿意度。
-
12-1952
-
12-1951
-
01-1922
-
01-19100
-
0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