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85歲退休老醫師簽遺體捐獻書 從醫已五十載
每年的6月26日是中國醫師節,在這個特別的節日里,85歲高齡的老醫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節日。昨日上午,在江西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這名老醫師填寫了江西省遺體捐獻志愿登記表。
王老簽下遺體捐獻書
從醫50載 如今簽下遺體捐獻書
這位老醫師名叫王宗朝,今年已經85歲高齡了,曾經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的主任醫師。昨日上午,記者見到了王老,是一名和藹可親的老人。王老說,他26歲就來到了一附院,75歲從醫院退休,“醫生是治病救人的,我為自己從事醫生這一職業而感到自豪。”
昨日,在江西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以及在場所有人的見證下,王老在遺體捐獻志愿登記表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王老告訴記者,他當了一輩子的醫生,還有很多疑難重癥沒有徹底弄清楚,“如果未來某天我離開了人世,能夠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給醫學研究做貢獻,也算是盡我最后一份心力。”王老笑著說道。
家人對此有過顧忌 如今支持王老決定
談起遺體捐獻,王老稱他從早些年的時候就開始考慮了,“看著自己上一輩的人相繼離開,我也開始考慮我的身后事,考慮了一段時間后,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社會。”王老萌生了這個想法之后,就與家人一起商量。剛開始,王老的老伴和子女們還有所顧忌,加上一直以來都有“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觀念,覺得人去世之后就應該火化。到了后來,在王老的一再堅持下,王老的老伴和子女們也同意了王老的決定。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是一名醫生,認為遺體捐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如果去世之后將遺體捐獻,還能為醫學事業做出貢獻,也是一件好事。”作為一名醫生,王老認為,病理解剖對于今后醫學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通過病理解剖,可以了解清楚患者的死亡原因,“在過去,中國的病理解剖率很低,對于醫學來說是一種損失,所以我這次填寫遺體捐獻志愿登記表是非常有必要的。”
葉萌 南昌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野 文
王旭 圖
每年的6月26日是中國醫師節,在這個特別的節日里,85歲高齡的老醫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節日。昨日上午,在江西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這名老醫師填寫了江西省遺體捐獻志愿登記表。
王老簽下遺體捐獻書
從醫50載 如今簽下遺體捐獻書
這位老醫師名叫王宗朝,今年已經85歲高齡了,曾經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的主任醫師。昨日上午,記者見到了王老,是一名和藹可親的老人。王老說,他26歲就來到了一附院,75歲從醫院退休,“醫生是治病救人的,我為自己從事醫生這一職業而感到自豪。”
昨日,在江西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以及在場所有人的見證下,王老在遺體捐獻志愿登記表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王老告訴記者,他當了一輩子的醫生,還有很多疑難重癥沒有徹底弄清楚,“如果未來某天我離開了人世,能夠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給醫學研究做貢獻,也算是盡我最后一份心力。”王老笑著說道。
家人對此有過顧忌 如今支持王老決定
談起遺體捐獻,王老稱他從早些年的時候就開始考慮了,“看著自己上一輩的人相繼離開,我也開始考慮我的身后事,考慮了一段時間后,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社會。”王老萌生了這個想法之后,就與家人一起商量。剛開始,王老的老伴和子女們還有所顧忌,加上一直以來都有“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觀念,覺得人去世之后就應該火化。到了后來,在王老的一再堅持下,王老的老伴和子女們也同意了王老的決定。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是一名醫生,認為遺體捐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如果去世之后將遺體捐獻,,還能為醫學事業做出貢獻,也是一件好事。”作為一名醫生,王老認為,病理解剖對于今后醫學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通過病理解剖,可以了解清楚患者的死亡原因,“在過去,中國的病理解剖率很低,對于醫學來說是一種損失,所以我這次填寫遺體捐獻志愿登記表是非常有必要的。”
葉萌 南昌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野 文
-
06-30210
-
06-30186
-
06-3098
-
06-3077
-
06-3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