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關心。《江西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是省政府確定的“十三五”時期的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是第一部涵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民族工作和流動少數民族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的中長期規劃,也是繼《江西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五”規劃》以來,第四個以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全省性規劃。
新聞發布會現場 (文穎 攝)
5月9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民宗局聯合召開江西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新聞發布會。省民宗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希賢介紹江西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基本情況。省發改委地區經濟處副處長喻學鋒、省民宗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左旭生、省民宗局民族經濟發展處處長宋春華、省民宗局民族經濟發展處調研員藍祥平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陳惠龍主持發布會。
陳惠龍:各位記者朋友、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年3月27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西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這個《規劃》是省政府確定的27項重點專項規劃之一,由省民宗局牽頭編制,是第一部涵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民族工作和流動少數民族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的中長期規劃,也是繼《江西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五”規劃》以來,第四個以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全省性中長期規劃,內容非常豐富。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省民宗局王希賢副局長、省發改委地區經濟處喻學鋒副處長、省民宗局政策法規處左旭生處長、省民宗局民族經濟發展處宋春華處長、省民宗局民族經濟發展處藍祥平調研員給大家介紹《規劃》的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提問。
下面,請王副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省民宗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希賢(文穎 攝)
王希賢:
各位記者朋友、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關心。《江西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是省政府確定的“十三五”時期的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是第一部涵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民族工作和流動少數民族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的中長期規劃,也是繼《江西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五”規劃》以來,第四個以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全省性規劃。在全省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關鍵時期,《規劃》的發布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個方面的情況。
一、科學編制《規劃》,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
科學編制《江西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是深入貫徹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全面落實《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的重要載體,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思想的重要體現,對于鞏固和發展全省各民族大團結,促進全省少數民族事業健康發展,進一步開創民族工作新局面,確保2020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省人民同步實現全面小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編制民族工作中長期專項規劃,涉及民族工作長遠和全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2014年,省政府把“十三五”民族工作專項規劃列為27個專項規劃之一。2015年3月省委召開的全省民族工作會議上,對編制全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了明確要求。為編制好《規劃》,增強規劃的前瞻性、針對性和科學性,我們成立了《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抽調專門力量負責《規劃》的編制工作;多次赴各設區市和轄有民族鄉、民族村的縣(市、區)開展調查研究,認真聽取意見建議;形成《規劃》草案后,又多次征求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基層民族工作部門和民族鄉村的意見建議。
#p#分頁標題#e#《規劃》的編制過程,成為深入研究、凝聚共識、匯集力量的過程,為實施奠定了可靠的共識基礎和支持力量。編制過程中,還依據和參考了《國務院“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相關規劃編制的成果,并注意了與相關規劃內容的銜接,力求做到構架科學、主題明確、重點突出,既有“普通話”,又有“民族味”。
《規劃》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全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需要遵循的新理念、新原則,為少數民族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首先,明確了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正確道路。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其次,提出了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方法理念和著力點。要求牢固樹立并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促進全省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第三,提出了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兩手抓、優先傾斜和激發內生動力并重的新原則,解決了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抓手問題和力量來源問題,為《規劃》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規劃》緊緊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了當前和今后幾年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重點突出
《規劃》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總體要求,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充分尊重民族地區發展規律和民族工作功能定位,全省少數民族事業堅持特色、創造優勢、全面推進,民族地區秀美生態環境繼續保護發展,生產業態繼續壯大提升,生活條件繼續改善提高。同時,在民族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基礎設施鞏固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城市民族工作水平、民族事務治理體系等方面,《規劃》提出了具體目標要求。
圍繞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目標要求,《規劃》提出了當前和今后幾年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八大任務:
第一項任務,加快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升級。主要有三個重點,一是以公路建設、小微型水利設施建設和小河流域保護整治為重點,提高升級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為民族地區全面小康增加新內涵、新功能;二是以新農村建設和秀美村莊建設為契機,民族地區特色更加明顯,環境更加秀美,生活更加幸福;三是以民族地區生態建設為屏障,初步建立民族地區生態發展新機制。
第二項任務,促進民族地區產業提質增效結構優化。《規劃》提出,以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特色產業、壯大家庭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為重點,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形態與經濟結構趨向合理。通過產業板塊之間的衍變,形成民族地區新的產業組合與產業動能,實現農產品高水平供給和農業結構持續優化。
第三項任務,提升民族地區社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規劃》提出了四個重點,一是堅持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戰略;二是圍繞“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目標,加大對民族地區健康事業支持力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四是提高民族村村民自治能力,大力發展民族村集體經濟,幫助群眾增強就業創業能力。
第四項任務,推進民族地區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規劃》提出,以新農村建設、秀美村莊建設、民族特色村鎮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為重點,改善人居環境,傳承特色文化,加快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這里,《規劃》著重提出:支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方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和人居環境整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結合民族特色村鎮建設打造特色旅游小鎮。
第五項任務,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主要有四個重點,一是推進設區市城市民族事務服務管理體系建設,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為自覺行動和意識;二是加強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語言文字等方面的服務,為他們提供進得來、容得下、工作順心、收入滿意、生活便利的條件和環境;三是加強高校民族工作,讓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的各類學校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窗口,成為各民族文化美美與共、相互認同的舞臺,成為各民族學生共同學習、和諧相處的家園;四是完善有關服務設施,在飲食服務、宗教信仰等方面,為有特殊民族習俗的少數民族提供方便。
#p#分頁標題#e#第六項任務,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和青少年學生充分認識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宗教場所,引導少數民族干部群眾投身決勝全面小康和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戰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共同事業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第七項任務,重視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提出了四個重點,一是加大民族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二是加強民族鄉村基層組織建設;三是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四是加強民族工作干部隊伍建設。
第八項任務,加強民族事務法治化建設。《規劃》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訂、完善現有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法規和有關制度;二是有組織地對少數民族群眾普及法律常識,引導各族干部群眾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三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堅持在法律范圍內、法治軌道上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依法依規處理少數民族群眾正當合理的信訪訴求;四是加強對民族地區重大項目和惠民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監督和審計。
為了更好地實現《規劃》設定的目標任務,《規劃》提出了民族鄉村精準扶貧工程、民族鄉村發展提升工程、民族鄉村重點產業推廣工程、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程、城市社區民族事務網格工程、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工程等六大重點項目,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促進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建設重點。
《規劃》主要目標、八大主要任務、六大重點項目的提出,既扎實貫徹了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又充分考慮了我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經過努力是可以如期實現的。
三、《規劃》強調要做好組織實施,在政策支持、工作機制、實施機制等方面強化保障,措施有力
為確保《規劃》更好地貫徹實施,《規劃》強調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健全實施機制,形成全社會、全方位、全力度支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政策格局、資金格局和人力資源格局,全面推動《規劃》有效實施、有力推進。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爭取中央加大對我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民族地區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民族地區重大項目在相關政策安排、相關規劃制訂和相關資金支持中的權重,提高民族地區項目投資建設的補助標準。
二是要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在組織領導、協調調度、整體推進、宣傳動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拓展對口支援民族鄉村空間,匯聚支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的新力量和新動能。建立健全實施少數民族事業規劃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方通力協作,共同推進規劃組織實施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健全實施機制。建立實施全省少數民族事業規劃目標責任制,明確工作責任、考核工作進度、推進工作成效,省直有關部門和市、縣政府要把《規劃》相關內容納入本部門、本行業、本地區工作計劃,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分解規劃項目內容,落實規劃工作責任,認真抓好實施。
《規劃》強調,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管檢查,成員單位和設區市政府配合做好相關工作,確保如期完成規劃任務,如期實現規劃目標,如期開工規劃項目。省發改委、省民宗局牽頭加強《規劃》實施的監測,加強對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定期向省人民政府報告。
陳惠龍:謝謝王副局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請舉手示意,并介紹所在新聞機構。謝謝!
江西日報記者(文穎 攝)
江西日報記者問:聽了王副局長剛才的介紹,我們知道,以前我省編制的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現在為什么又叫少數民族事業發展規劃?有什么特別的目的和意義嗎?
喻學鋒答:以前,我省編制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主要側重于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在,我們編制的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涵蓋的范圍更廣,更加適應少數民族事業的發展規律,更加符合民族工作的功能定位。
#p#分頁標題#e#這個《規劃》,是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促進全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加快發展,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一個綜合性事業發展規劃。
編制實施這個《規劃》,我們希望達到三重目的,一是全國民族工作一盤棋,《規劃》的編制實施,將有效地協調、促進我省少數民族事業與全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共同發展進步;二是少數民族事業發展事關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大局,《規劃》的編制實施,將有力地促進2020年少數民族與全省人民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三是《規劃》涵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民族工作和流動少數民族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有利于全省農村、城市和外來少數民族工作統籌推進。
江西電視臺記者(文穎 攝)
江西電臺記者問:剛才王副局長談到了我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面臨諸多的困難和問題,請問都有哪些主要困難和問題?經過這么多年來的扶持和發展,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困難和問題?
省民宗局民族經濟發展處調研員藍祥平(文穎 攝)
藍祥平答:《規劃》指出了當前我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基礎脆弱、發展不足、相對落后仍然是民族地區面臨的主要矛盾;二是幫助外來少數民族更好地融入當地、融入城市、融入社會成為民族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三是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族關系改善需要進一步更新理念、創新思維、改進工作、形成合力。 “十二五”時期,我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一是全省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環境更優,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意識深入人心,互相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逐步建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關系更加鞏固;二是民族地區形成了共同發展、融合發展良好氛圍,各族群眾在發展中更加團結奮斗,在發展中更加和睦和諧,民族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趕上全省平均水平或當地縣級平均水平,5000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三是民族地區綜合實力得到提升,發展動力得到增強,發展新亮點不斷涌現,群眾獲得實惠顯著增多,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水平趕上全省農村平均水平;四是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繁榮發展,文化設施明顯改善,民族中小學校教學設施超過當地平均水平,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得到保護與發展。 我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有發展中產生的問題,也有歷史、地理、社會因素帶來的長期性問題。只要發展不斷向前,老的困難和問題解決了,新的困難和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比如,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進入城市,各民族跨區域大流動常態化,必然帶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問題。同時,大家都知道,我省民族鄉村大多分布在山區、江河源頭地區、貧困地區,區位偏僻,地理地形復雜,只要民族地區的區位、地理劣勢不改變,基礎脆弱、發展不足的問題就難以得到根本性改變。因此,支持和促進少數民族事業健康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能因為少數民族人口少而忽視民族工作,不能因為民族地區有了發展而減少支持,不能因為經濟發展而忽視各民族團結進步,全省各族人民需要繼續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中新社記者(文穎 攝)
中新社記者問:近些年,來到我省的外省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不斷增多,在城市管理、社會生活等方面出現了一些新情況,社會上對此有一些看法,《規劃》也提出了加強對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具體措施。我的問題是,對于相關工作部門和城市政府來說,如何做到優質服務和有效管理的有機結合?
左旭生答: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規劃》強調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p#分頁標題#e#首先,《規劃》指出,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進入城市,各民族跨區域大流動常態化。這是我國社會發展和民族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來到我省的外省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不斷增多,符合這一趨勢和規律。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各級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都要充分尊重并順應這一趨勢和規律,貫徹民族平等政策,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不得歧視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
其次,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會議都提出,要切實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規劃》強調,要以開放包容有序推動各民族和諧融入,著力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是貫徹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體現。各級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要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民族團結,從我做起”的擔當精神,主動作為,切實加強服務管理,不能視而不見,不得拒絕躲避。
第三,因為文化、心理、習俗等方面的不同和差異,外省籍少數民族流動人員來到我省有一些不習慣,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是非常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更不必恐懼害怕。《規劃》要求,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寓管理于服務當中,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培育各民族相互認同、美美與共、和諧相處的社會氛圍,使交往交流交融成為社會自覺。
第四,要依法管理。《規劃》提出,完善對來贛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有關制度,重點進行民族區域自治法、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堅持在法律范圍內、法治軌道上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開通少數民族服務熱線,依法依規處理少數民族群眾正當合理的信訪訴求。
第五,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規劃》提出,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和各族人民充分認識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培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宗教場所,引導少數民族群眾投身決勝全面小康和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戰略的共同事業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和示范基地創建同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不斷鞏固全省各民族大團結。
省政府網站記者(文穎 攝)
省政府網站記者問:我們注意到,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把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擺到了十分重要而突出的位置,我省的《規劃》也要相關內容。請問我省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開展情況如何?
省民宗局民族經濟發展處處長宋春華(文穎 攝)
宋春華答:我省有一個京族聚居行政村列入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范圍,就是峽江縣金坪民族鄉新民京族聚居村,有京族人口280多人。對這項工作,我省歷來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加快了新民京族聚居村實現全面小康進程。
首先是把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列為全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省委、省政府多位領導到峽江縣金坪民族鄉新民京族聚居村調研。2016年江西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主要任務分工方案》,把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列為其中的一項主要任務,分工省發改委等部門負責,促進人口較少民族不斷加快建成全面小康步伐。
其次是開展省直單位對口支援工作不斷加大針對性扶持力度。2016年6月,我省開展新一輪為期五年的對口支援民族鄉村經濟社會工作,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安排省住建廳對口支援我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所在的民族鄉,重點幫助以峽江縣金坪民族鄉新民京族聚居村為中心,持續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建成具有民族風情和鄉村風情的特色旅游小鎮。
#p#分頁標題#e#第三是列入中長期發展規劃促進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初,省發改委、省民宗局編制《江西省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發展“十三五”重點優化項目規劃》,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扶持范圍,著力推進村莊整治、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等重點項目建設。《江西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提出了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任務和要求。
第四是協調指導人口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搞好重點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基礎。省民宗局領導經常到點上調研、指導并親自協調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等部門,解決中央預算內投入項目、特色風情小鎮建設項目、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推動重點項目盡快完成各項流程開工建設。完成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十二五”規劃實施評估和統計監測等工作。
江西網絡臺記者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省委、省政府“決戰五年全面小康”的重大戰略部署。《規劃》也把實現民族地區精準脫貧作為一項重點工程。我想問的是,目前我省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情況怎樣?
王希賢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標志性指標。省委、省政府作出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決定,把扶貧攻堅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舉措。全省民族工作部門堅決服從服務于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戰略部署,積極、主動地當好當地黨委、政府的參謀和助手,全力爭取在其中有所作為。
省委、省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民族地區脫貧奔小康工作。“十三五時期”,江西省2900個貧困村中有34個屬于民族鄉轄下行政村或民族行政村,占到了民族地區所轄行政村總數的22%,高于全省貧困村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比例。1997年,江西省政府決定開展省直有關部門對口支援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動,至今連續開展了20年。這項活動,把省直廳局與民族鄉村直接對接、聯姻。從省直17個部門擴大到現在的36個部門,從省級到市級、縣級,形成了網絡化、全方位對口支援工作格局,不僅幫助受援民族鄉村解決涉及民生的基礎設施、社會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農民增收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成為民族鄉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持力量。2015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強調:加快民族地區扶貧開發步伐,把民族鄉村全部納入全省扶貧開發規劃,作為“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的重點鄉村。《規劃》也提出:實施民族地區精準扶貧工程,選擇37個民族村組作為精準扶貧示范點,每年投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0萬元,連續五年,同時疊加安排省直單位對口支援,希望通過全省面上開展的精準扶貧攻堅和民族村組精準扶貧示范點的重點突破,形成點面結合、全面推進民族地區精準脫貧工作態勢。我認為,這就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戰略部署的具體體現。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58個縣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我省8個民族鄉、82個民族村、400多個少數民族村民小組絕大部分都在這58個縣區境內,民族地區3500多貧困人口也都在里面。由于社會歷史、地理區位原因,民族地區長期落后,,基礎脆弱、發展不足問題至今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因此,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民族地區也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確保如期啃下少數民族脫貧這塊‘硬骨頭’,確保各族群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各有關部門,必須更加重視民族地區的扶貧攻堅,必須努力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支持力度,貫徹落實好黨的民族政策和扶貧攻堅政策,尤其是要切實落實好針對民族地區的差別化支持政策,比如增加對民族鄉村一般性轉移支付政策,對民族地區的資金優先考慮、項目優先安排、困難優先解決、需要優先滿足的“四個優先”政策,讓包括民族地區在內的全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和同步全面小康。
再次謝謝大家!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多報道、多討論,共同促進我省民族工作再上新水平,推動全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p#分頁標題#e#陳惠龍:由于時間關系,答記者問到此結束。謝謝王副局長,謝謝出席發布會的各位處長,謝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歡迎大家繼續關注江西民族事業發展。如果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會后再進行咨詢、溝通或專訪。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06-30210
-
06-30186
-
06-3098
-
06-3077
-
06-3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