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高新區14項大舉措助力科技創新
南昌新聞網訊【馮麗記者楊莉】報道:全市科技創新大會隆重召開以后,科技創新成為了全市關注的焦點,會議指出,,必須從實際出發,統籌創新資源,聚集創新要素,選準主攻方向,走出一條具有南昌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為此,南昌高新區積極開展此項工作,近期出臺了14項大舉措助力科技創新。
高新區貫徹落實南昌市科技創新會議精神
加快我區科技創新步伐的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市科技創新會議、全省高新區三季度經濟運行調度會議精神,進一步提升全區科技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提高全區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現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全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研究部署今后我區科技創新工作,動員全區上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我區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科技重大工程,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地科技支撐,為建設中國最美高新區持續注入新動力、創造新活力。
二、總體目標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南昌高新區成為全市創新型城市的示范區,創新人才的聚集地和高端經濟的增長極。力爭2020年,新建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新增5個國家級創新人才和團隊,實施10項重大科技專項,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80家,孵化器達到50家,知識產權受理量突破1萬件,培育20家知識產權優勢和示范企業。
三、具體措施
(一)全力以赴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申報認定和建設工作。在省市及各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調動多方力量,爭取早日獲得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待批復后,在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總體框架下,結合南昌高新區科技創新特點,研究制定我區的產業特色,再制定推進江西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具體建設工作方案,推動南昌高新區的自主創新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二)大力推進實施省政府的創新驅動“5511”工程。鼓勵企業實施自主創新,支持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和平臺,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優勢科技創新團隊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支持企業建設協同創新體,共同攻克關鍵、核心共性技術。力爭2020年,新建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新增5個國家級創新人才和團隊,實施10項重大科技專項。
(三)樹立高遠目標,舉全區之力,力爭我區早日進入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前列。通過整合統計人員,增強統計隊伍力量,進一步提高統計工作業務能力,層層分解統計指標,落實部門責任,科學合理研判考核指標,強化數據調度,同時加強與火炬中心的溝通和對接,力爭明年綜合排位進入“4”字頭行列,再通過2-3年的努力,進入全國高新區“3”字頭行列,始終保持全區科技創新能力在全省的領頭羊地位。
(四)逐步提升區域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國家已出臺的研發費加計扣除和研發設備加速折舊政策。推動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校聯合建立技術中心和中試基地,鼓勵有需要的企業委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進行關鍵技術的研究和合作,提升區域科技綜合實力。認真落實已出臺的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后補助政策,即在享受國家加計扣除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再給予企業加計扣除研發費的0.5%獎勵,引導企業持續加大R&D經費投入,優化R&D經費投入結構。高新區保證每年財政用于研發與實驗發展經費占財政支出比重不低于5%。
#p#分頁標題#e#(五)進一步做強做大優勢特色產業。重點發展航空制造、生物醫藥、光電產業、智能制造、信息軟件、新材料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依托洪都集團和大飛機項目的品牌效應,優化航空產業發展格局,建成技術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明顯、產業鏈完整、綜合水平一流的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依托濟民可信、江中制藥、弘益藥業等企業生物醫藥產業優勢,大力提升中藥現代化技術開發能力,高標準推進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建設,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依托晶能光電自主知識產權的硅襯底LED技術,堅持“延伸上下游、拓展中游、做大下游”的原則,大力發展智能終端產業,形成全球領先的觸控產品,形成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光電產業基地之一。依托江西寶群、比太科技、江西日月明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優勢,大力發展“互聯網+制造業”,形成以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測控裝置、集成智能裝備、工業和服務型機器人系統集成和應用服務等為代表的主導產品和產業,形成國內外先進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依托博微、思創數碼為代表的軟件研發產業優勢,大力推動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軟件研發、服務外包、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業態,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依托江銅銅板帶、銅管、銅箔,江鎢儲氫粉、泓泰裝飾材料、方大新材料等項目建設,強勢推進銅、鎢及稀土、鋁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新材料深加工基地。
(六)精心打造一流的南昌(南昌)大學科技城。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作為省委省政府今年重點工作,被寫入2016年的省委工作要點和省政府工作報告。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的建設將成為高端要素、高端產業、高端產品集聚高地,著名高校院所的科研機構集聚區、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匯聚區、科技創新企業孵化示范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引領區、科技創新全鏈條服務樣板區。下一步我區將推動中科院金屬3D打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中藥固體制劑制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單糖化學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創新藥物與高效節能降耗制藥設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醫藥產業研究院、中瑞精密制造與工藝研究工程中心、江西省精密儀器制造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級文化創意窗口服務平臺等一批高端創新平臺入駐,重點解決科技成果產業化問題,快速提升園區科技研發能力和為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能力,將大學科技城打造成為省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平臺。利用一切脈絡、渠道,緊盯廈門大學、哈工大、上海交大、韓國全州大學等一批知名院校,加強聯絡和溝通,努力爭取到更多的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平臺和科技要素進駐。力爭2017年40所大學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機構投入運營,大學科技城初具形象。
(七)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對全區成長型企業進行摸底分析,發掘一批有潛力的科技型企業和團隊進行重點培育。從知識產權的提前布局、產學研活動的開展、科技成果第三方認證等方面進行“一對一”幫扶。每年組織2次高企培訓會,指導企業做好高企認定工作,著力培育及認定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力爭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80家,實現翻番,促進我區科技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
(八)著力加強企業研發機構的建設。引導鼓勵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建設專用場所,購置科學試驗設備,組建研發機構開展研究與開發活動,著力提升企業研發機構發展水平和支撐企業轉型升級能力。鼓勵支持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同引進人才,構建行業技術創新體。加強與中科院等國內外大院大所的戰略科技合作,重點建設中科院(江西)分子影像創新應用研究院、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浙江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引進的院校研發平臺,為高新區產業創新發展和企業做強做大提供技術支持。
#p#分頁標題#e#(九)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設步伐。出臺《南昌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評比獎勵辦法》等鼓勵政策,發揮行業領軍企業、投資機構、民間資本等多元化力量建設科技孵化器,引導建成的科技孵化器走專業特色發展之路。輔導泰豪軟件園小微企業基地打造成信息技術產業科技孵化器、網易(有道)國信創業基地打造成國家級創業基地、阿里巴巴菜鳥打造成互聯網+物流眾創空間、先鋒天使咖啡創業基地等打造成省級O2O眾創空間、航天科工引導建設為智能制造空間。加快“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創新創業孵化鏈條建設,推動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孵化器的培育和認定,力爭2017年我區獲得市級以上稱號孵化器達到25家,增長50%;2020年達到50家,實現翻3倍,為全區的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始終保持我區孵化器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十)實現知識產權強企目標。通過完善政策、培訓、評價、咨詢、獎勵等服務體系建設,激勵和推動區內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活動,增強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和專利申報意識。與市知識產權局聯合走訪區內重點企業,協助企業挖掘、申請專利,促進園區專利申請快速增長。每年安排2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并逐年增加,對全區知識產權和先進企業進行獎勵。力爭全區知識產權年增幅保持在30%以上,2020年全區知識產權受理量突破1萬件。
(十一)促進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通過引進做大第三方機構方式,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轉化交易平臺,鼓勵和支持專利成果轉化。推進以“財園信貸通”“科貸通”為核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融資貸款服務,大力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知識產權質押、保險等金融產品。力爭2020年,培育20家知識產權優勢和示范企業。
(十二)大力培育和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大力發展網上交易市場,促進線上線下技術交易的協同發展,吸引國內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來區開設分支機構,構建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重點支持研究開發、技術轉移、第三方檢驗認證等專業類科技服務,大力培育和發展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等綜合類科技服務機構。重點支持南大科技園國家專利技術(江西)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省級以上中介機構做大做強。力爭2020年,引進10-20家中介在區內設立分支機構。
(十三)高標準推進創業夢想街區的建設。以創業夢想街區為“兩創”的核心板塊,沿創業大街兩側規劃布局創業創新板塊和綜合服務配套板塊,繼續做大做強江西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互聯網+創業區、江西省文化創業示范區、江西省人才創業示范區、江西省電子商務創業示范區、軟件產業創業基地、共青團創新創業示范區、創新實驗工廠等24個創業和配套板塊區域。學習浙江杭州夢想小鎮的做法,盡快推出“創新券”制度,出臺《高新區創業夢想街區創新券使用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文件,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優化創業服務、激發創業活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促進和財政資金激勵創新創業,更大程度地聚集創業者和創新項目。繼續保持我區在全省“雙創”的標桿地位。宣傳推動高新區的雙創工作,推動高新區與各高校共建“創業就業示范基地”。高新區與省教育廳共同開展舉辦“江西省高校巡回宣講系列活動”,通過組織宣講,開展扶持政策、創業環境、孵化服務等宣傳,推動高新區與各高校共建“創業就業示范基地”,鼓勵大學生投身創新創業熱潮。
#p#分頁標題#e#(十四)加大政策落實,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緊緊圍繞省市“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狠抓政策落實,通過降低企業稅費成本、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推進企業“新三板”上市、調度企業項目建設進度等具體方法破解企業發展難題。通過送政策入企的方式,讓企業原原本本地知曉政策、掌握政策、活用政策,真正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紅利。通過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工作流程,壓縮審批時限,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供堅實保障。
-
06-30210
-
06-30186
-
06-3098
-
06-3077
-
06-3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