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家裝:市場“黑馬”放緩腳步
原標題:互聯網家裝:市場“黑馬”放緩腳步
曹麗娟制圖
互聯網家裝自誕生到現在已有約10年的發展歷程,前期一直不溫不火,更多的是家裝企業吸引消費者的一個概念,直到2014年愛空間以“小米家裝”的名頭橫空出世,并打出“超低價、限工期”口號,才讓互聯網家裝真正吸引行業內外的關注。隨著資本投入規模的增加,互聯網家裝迎來了爆發式發展,形成了以土巴兔等為代表的平臺型、以愛空間為代表的垂直型市場格局。然而進入2016年以后,互聯網家裝遇到了難以繞開的種種難題,讓這匹高速奔跑的“黑馬”放緩了腳步。
市場趨于理性
自2014年開始,互聯網家裝的發展步入快車道,消費升級加速了家裝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使得各路資本紛紛搶灘登陸。據網易發布的《2016年互聯網家裝白皮書》,2012年時,互聯網家裝領域的融資只有3筆,到2013年增加到9筆,2014年飆升至22筆,2015年達到頂峰,累計達59筆。然而達到峰值后,2016年互聯網家裝的資本市場又開始冷卻,累計融資降至13筆。
同時下降的還有融資數額。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互聯網家裝獲得的13筆融資的總金額不超過6億元。而2015年3月12日,土巴兔獲得的由紅杉、經緯、58同城進行的C輪融資規模就達2億美元,這也是迄今為止,互聯網家裝領域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從融資機構看,2016年以經緯中國、紅杉資本、高榕資本、執一資本為代表的數十家知名投資機構均對互聯網家裝處于觀望態度。
有意思的是,互聯網家裝企業數量的變化與資本市場情況類似。2014年時,互聯網家裝企業的數量不超過20家,到2015年下半年,這個數量增加到200余家。之后,由于互聯網家裝的運營模式雷同、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原因,大批無硬實力的企業在2016年消亡,其數量降至約120家。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互聯網家裝市場還將遭遇進一步洗牌。
問題逐漸暴露
互聯網家裝之所以興起,是因為相關企業希望借此改變傳統家裝信息不透明、工期冗長等難題,然而如今來看這些問題似乎沒有被根除。
互聯網家裝的本質是信息透明,要求相關企業以一種誠實坦然的態度面對消費者,努力踐行承諾。可是,一些企業打著互聯網消費的大旗,干的卻是繼續給消費者設置消費陷阱的營生。2016年,有關“互聯網家裝企業增項、拖長工期”的報道頻頻見諸媒體,這說明互聯網家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家裝頑疾,而要想將其根除尚須繼續努力。
除此之外,互聯網家裝市場還存在同質化嚴重、核心競爭力不足等問題。目前,無論是平臺型企業還是垂直型企業,均打出“零增項”“環保”“品牌供應商”等口號,導致企業間沒有明顯的服務差異,業務競爭激烈。
業內人士唐人表示,目前互聯網家裝的發展存在四大問題,即企業缺乏對互聯網家裝的正確認識、因發展速度太快導致部分企業供應鏈跟不上、運營系統建設仍然面臨挑戰、加盟體系的發展和管理存在不足。只有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才可能讓互聯網家裝朝著“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高的運營效率”方向發展。
模式迅速轉換
2015年,平臺型和垂直型互聯網家裝企業之間爆發了運營模式之爭,究竟哪種模式更適合未來發展?這場爭論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有了較為準確的答案。
2016年春節剛過,搜房網就宣布從直營企業轉型為第三方平臺企業。記者了解到,2014年,搜房網在《財富》雜志評選的美股“100家增長最快公司”中排名第22位。2015年,其還全力以赴地打造旗下家居裝修電商平臺——“房天下裝修”。當時,搜房網采取直營模式,即除裝修材料由合作品牌直接供應外,其余包括設計、監理、施工在內的人員均為搜房網自己的簽約員工。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其在2016年春節剛過就宣布轉型。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搜房網轉型的原因是之前的運營模式太“燒錢”,令其虧損嚴重,引發投資方不滿。
另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搜房網直營模式失敗的原因,在于其無法打通家裝產業鏈,沒有對接上下游資源。未來的家裝O2O,無論是平臺型還是垂直型企業,其業務模式都將向一站式整體家裝方向發展。以最近一年在北京市場風生水起的“美得你”為例,這是一家一級垂直型互聯網家裝企業。雖然今年3月才開始正式進入北京市場,但擴張速度驚人,除北京外還入駐了太原、南昌、杭州、天津等城市。“美得你”之所以取得不俗成績,主要得益于其推出的買家模式。所謂買家模式,即通過資源整合,構建從研發、設計、生產、整合、銷售到物流、安裝的完整家居供應體系。同時,根據消費者的裝修需求,,研發出多種設計風格的家居產品套系,再通過對裝飾材料進行標準化、模塊化的整合,最終實現家裝價格透明。
#p#分頁標題#e#如今在互聯網家裝領域,平臺型和垂直型企業的差別越來越小,這意味著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以土巴兔為例,雖然仍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流量平臺,但現在已開始涉及自營裝修業務。而作為垂直型企業代表的愛空間,目前正在積極連接上下游產業鏈,向平臺化企業靠攏。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在互聯網家裝領域,誰能率先打通且管理好上下游產業鏈,誰就能切下最大的一塊“蛋糕”。
(責編:孫紅麗、伍振國)
-
06-30210
-
06-30186
-
06-3098
-
06-3077
-
06-3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