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牌”雅芳今凋落南昌僅剩十余家門店堅
日前,雅芳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凈虧損財報,讓在南昌市象山路一家雅芳門店店主的心情很不好,雖然已步入消費旺季的金九銀十。
昔日“大牌”雅芳,曾是中國第一家拿到直銷品牌的大佬。近年來,卻因連年虧損,一度傳出要退出中國市場,這一消息無疑讓雅芳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事實上,因虧損頻頻關停各地門店的舉措,如同被推倒的多諾米骨牌效應,在全國各地頻頻見諸報端。如今,南昌也僅剩10余家堅守。對于外界的猜測,雅芳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負責人程若飛顯得很無奈。“外界說與不說,我們都在這里。”
雅芳收入連續18個季度下滑
見諸報端資料顯示,雅芳收入已連續18個季度下滑。
雅芳2016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受貨幣匯率波動重創,雅芳凈虧損繼續擴大至1.659億美元,總收入下跌16%至13億美元,這已經是雅芳收入連續第18個季度下滑。對此,業內認為,雅芳在提振中國需求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記者注意到,雅芳亞太地區下滑17%至1.367億美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出現了10%的跌幅。具體而言,護膚品銷售額下跌22%至3.67億美元,去年同期則為4.68億美元;香水銷售額從去年同期的3.932億美元下滑14%至3.365億美元。
對此,雅芳表示,虧損主要來自終止的業務,包括價值960萬美元的北美業務。此外,公司正在執行重組計劃,旨在三年內提供3.5億美元的儲蓄金,并裁員1700人。
日前,雅芳集團發布二季度財報,雅芳二季度收入受到美元升值的負面影響而出現倒退。截至6月30日二季度,雅芳收入14.343億美元,同比下滑8.3%。
曾被外埠媒體傳出退出中國市場聲音
連續18個季度虧損,讓雅芳被外界傳出退出中國市場的聲音。
2015年,長江商報在調查中試圖聯系雅芳中國相關人員進行采訪,卻“基本找不到人”。長江商報記者對外發布消息稱,雅芳中國上海總部和廣州大區的品牌公關負責人已紛紛離職。
“退出中國市場應該已經沒有懸念,”一位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當前中國消費者對雅芳的品牌基本已經淡忘了,更不要說認知度。”
援引權威媒體報道消息,由于逐年虧損,雅芳在中國嘗試整體出售,并與一家私募股權公司談判希望被收購,但迄今處于無人接盤的困局。
對于上述說法,記者聯系上雅芳江西分公司銷售經理程若飛。不過,電話中程若飛顯得有點不耐煩。“外界說與不說,我們都在這里。”
不過,記者發現一年前,程若飛接受江西媒體采訪曾表示,自2012年他接管雅芳江西分公司以來,分公司銷售業績都是正增長。為何今年程若飛的態度截然不同?有分析人士認為,或受雅芳整體經濟低迷影響,程若飛內心肯定難以淡定。
南昌僅剩十余家門店堅守
與其他地區的雅芳門店頻頻關停命運類似,如今南昌僅剩十余家門店留守。
數據顯示,2003年,雅芳在國內零售門店數量最多時,曾突破1萬家。如今,其銷售網點數量僅在5000家左右。有業內人士透露,雅芳零售門店在江西鼎盛時達到百余家,而今僅有五成在運營,南昌也只有十余家零售門店在營業。
近日,記者通過百度地圖搜索南昌雅芳,共搜到了18家店鋪。按照地圖上的聯系方式,分不同時段逐一撥打,能打通的只有幾家。
在一家仍在開業的雅芳門店,或許是非周末原因,記者發現生意冷靜,鮮有顧客上門。
此前,在高檔的恒茂國際中心寫字樓辦公,后遷往二七北路一棟普通的寫字樓辦公。“這不難看出,雅芳江西分公司是為了節約開支。”受訪的雅芳離職員工分析稱。
18日,記者根據地圖找到雅芳江西分公司辦公的大樓,卻發現該公司售后電話一直處于占線狀態。對于記者欲當面造訪事宜,程若飛僅表示不會接受媒體采訪。
禍起銷售模式四度變革?
雅芳對很多南昌人來說,,曾經是一個風生水起的品牌。緣何卻在近幾年折戟沉沙?
記者梳理發現,雅芳在進入中國的28年間,其銷售模式經歷了四次變革:1998年,由于國內傳銷盛行,政府頒布傳銷禁令,雅芳從直銷轉向專賣店;2006年,雅芳拿到中國第一張直銷證件,開始由專賣店向“專賣店+直銷”結合模式轉型; 2010年4月,總經理奧多內茲上任宣布“全力支持直銷渠道”,再次將重點投向直銷,2012年,在新任中國區總裁林展宏的主導下,雅芳又開始回歸零售渠道。
#p#分頁標題#e#“或許就是因為反反復復的營銷策略,讓雅芳中國銷售額連年下降。”江西省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分析道。2008年曝出“賄賂門”,雅芳經歷了接連的人事變動和業務調整,使其在零售專賣店和直銷之間搖擺不定,業績不斷下滑。
“營銷模式的多次變換,導致經營直接出現問題。”一位雅芳江西分公司離職員工直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與雅芳處于同一起步線的另外幾家化妝品行業,卻始終堅持直銷模式,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電商平臺、海外代購迅速崛起
昔日“大牌”雅芳雅芳下降,而一些電商平臺、海外代購卻迅速崛起。
“以前國外的化妝品雖說也不少,但我們不會想著跑去國外買。現在隨著電商、代購的興起,消費者選購的渠道越來越多,雅芳的優勢正在逐漸失去。”一位經濟學者告訴記者,在降低銷售的中間成本方面,直銷模式與電商有很大的相似之處,而在運營的規范度、品牌形象認知、購買產品的便捷程度方面,雅芳的直銷模式則不具備優勢。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互聯網行業和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化妝品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者選擇購買的渠道也越來越多,雅芳此前的直銷優勢或逐漸丟失。“零售領域本來就是雅芳擴張渠道的短板,在市場空間逐步縮小的背景下,通過零售形式來扭轉業績或是一種投資成本浪費。”
麻智輝說,如今,雅芳想要在韓妝遍地、國內品牌異軍突起的中國市場重回巔峰實屬不易。
“雖然不易,但也不是沒有逆襲的可能,關鍵在于雅芳后面的營銷策略及經營。畢竟,市場本身就是一場瞬息萬變的博弈。”麻智輝認為。
昔日大牌“雅芳”陷困局,在省城的其他直銷化妝品玫琳凱等品牌的生存情況又是如何?對于直銷領域行業的“愛恨情仇”,中國江西網將繼續關注,同時歡迎網友一起來拍磚。(記者馮訓太、見習記者鄭周贇)
-
06-30210
-
06-30186
-
06-3098
-
06-3077
-
06-3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