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多少分能上,海外華人回國創業獲投資,要幫國人找外國朋友學外語
高架橋水泥樁價格,來自中國的italki用戶小穆將自己最近寫的一篇法語小作文上傳到了網站上“求修改”。不到24小時,當,南昌大學多少分能上,仙界網絡直播間,
來自中國的italki用戶小穆將自己最近寫的一篇法語小作文上傳到了網站上“求修改”。不到24小時,當再一次登錄后,他發現自己的小作文已經被一位法國用戶逐字逐句地進行了修改,并針對錯誤的地方給出了建議。作為回報,小穆則在對方的請求下為她修改了一篇長度不到100字的中文小隨筆。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發生在italki的用戶社區里。
italki由中美兩國投資人于2007年共同發起創立,通過連接遍及全球的在線教師,為語言學習者提供在線一對一課程。
6月22日,italki宣布完成了300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學習平臺滬江。italk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Kevin Chen表示,“中國市場,我們來了!”
一位美籍華裔的中國創業之路
初次見到Kevin,許多人都會誤把這位黃皮膚、黑頭發的華裔CEO當作“海歸”留學生,但Kevin自己卻介紹,他其實是個土生土長的“ABC(American-Born-Chinese,美籍華裔)”。“我在美國出生長大,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Kevin說,“我的第一次海外生活經歷是在英國留學并取得碩士學位,隨后,我陸續在倫敦、紐約、東京工作,最終來到了上海。”
italki聯合創始人兼CEO Kevin Chen
在中國,Kevin找到了自己追尋已久的創業契機,“之所以在中國創業有很多特殊的原因,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也擁有許許多多的創業人才。”然而,這片被他所看好的市場,最初卻沒有給與他太多“寵愛”,“很可惜的是,我的第一個創業項目最終失敗了”。
在結束了最初創立的家譜社交網絡創業項目后,Kevin給一位朋友在上海的英語培訓學校提供協助支持,并由此結識了italki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蔣永躍。當時,永躍和他的團隊正在打造一個全新的網站italki,旨在幫助中國用戶找到語言交換伙伴。永躍的想法和Kevin的不謀而合。同時,憑借其在社交網絡領域累積的經驗,Kevin建議在網站中加入類似臉書(Facebook)的社交概念,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不僅僅是中國人)連接在一起,以學習任何一門語言(不僅僅是英文)。很快,永躍及其團隊完成了這個語言社區的原型,并于2006年底發布網站的第一個版本。2007年7月,italki成為獨立運營的公司。
italki聯合創始人蔣永躍
平臺創立之初的目標是把italki創建成一個語言交換社區,而并非僅僅是中國人學英語的網站。那時在italki上,來自世界各國的注冊用戶可以花一半的時間去教授自己的母語,作為交換,他們也可以學習其他人的母語。
“創建一個平臺幫助用戶更快找到語言交換伙伴”這個點子來源于Kevin自己的語言學習經歷:“我在高中學了三年法語,但最后卻不會開口說。但在上海學中文時我的速度則快很多,這并不是因為中文更簡單,或者我的中文老師更好、教材更好,而是因為我在學習法語的三年并沒有真的和法國人說過話,但在上海我可以接觸到很多中國人,在真實環境中使用中文交流。所以,當你在學習一門語言時,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位母語教師。”
在總結對比兩段學習經歷時,Kevin發現,多和母語人士交流在更快、更熟練掌握一門語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啞巴英語”這一現象大家都很熟悉。很多學生學習英文多年,但當真正需要開口的時候,卻無話可說,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用英文和人溝通。Kevin和永躍希望能通過互聯網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系起來,創造更多和真人溝通的機會,足不出戶就可感受“沉浸式”的學習氛圍。
社區建立后,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鐵桿用戶。但是,隨著社區的日益增長,創始團隊發現,并不是所有用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語言交換伙伴。和“熱門”語言相比,有些“冷門”語言的學習者在找語伴的時候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幫助更多的用戶學好不同語言,團隊成員在多次討論后,最終決定轉換平臺方向,將italki打造成一個語言教學交易平臺,用戶可以選擇付費以享受到專業母語老師的一對一服務。2009年,付費教師版塊正式推出,“我們希望所有的用戶都能有較好的用戶體驗,并將關注點聚焦在更嚴肅的語言學習上。我們有信心,選擇italki網站上的專業語言教師的用戶都能有很棒的學習體驗。”
目前,italki平臺上的老師分為兩類:獲得認證并且從事過語言教學的職業教師,以及可以提供非正式輔導和口語練習的輔導教師,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文字簡介、視頻介紹、標簽、日程表等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
此外,italki也保留了免費的學習社區版塊。在社區內,學習者可以閱讀輔導教師或職業教師撰寫的語言學習文章、尋找語言交換伙伴、參加各種語言學習相關的話題討論、向其他學習者提問或者解答問題、獲得作文點評或者點評他人文章等。
與“伙伴”同行,開拓中國教育市場
italki走到今天殊為不易。
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italki成立還不到兩年,業務規模較小,無法完全支撐自身發展。那時,很多員工離職了,剩下的人也不得不去做兼職以保證公司正常運營。但Kevin和留下來的人都堅信,他們走的方向是正確的。
接下來的發展印證了Kevin的判斷。在網上尋找語言教師或者學習伙伴變得越來越流行,Tim Ferriss, Benny Lewis, Olly Richards等“語言學家”和“語言大咖”都相信,和說母語的人溝通是語言學習的關鍵。italki的發展模式開始在海外受到認可,逐漸累積了200多萬用戶、3000多名母語教師,并能提供70多種語言的學習課程,其中包括一些瀕危語種,,比如北美印第安原住民使用的黑腳語(Blackfoot)及南非的科薩語(Xhosa)。
十年,A輪,這在當前這個追逐資本和熱錢的互聯網創業圈著實少見,但Kevin卻自有獨特的看法:“italki有著和傳統英語教育機構截然不同的運營模式。雖然C2C的市場模式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構建,但是隨著用戶數和交易量的增長,其網絡效應也更強。與某些熱衷于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公司不同,italki希望建立一個能可持續發展的業務。同時,italki當前的營業收入也已經能支撐其自身發展需要,這使italki在選擇融資的時機和合作伙伴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在這種心態下,italki和滬江的合作更像是兩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之間建立的長期互助關系。
對italki來說,借助滬江在國內上億級用戶的海量積淀,平臺自身未來在中國的發展也擁有了穩固的用戶基礎。而在雙方業務進行聯通后,來自italki的“母語教學資源”也將作為一大賣點,吸引更多希望獲得優質教學資源的用戶加入。
“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滬江充分理解這一點。在italki的用戶中,中國用戶只占了8%,這說明未來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考慮到中國整體語言學習環境對英語的重視,Kevin認為這其中將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巨大市場價值空間,而滬江和italki可以憑借優勢互補成為彼此優秀的“伙伴”。
-
06-30210
-
06-30186
-
06-3098
-
06-3077
-
06-30167